福建工艺美术精品展
北京 9.18—11.15
复兴门百盛南楼五层
2014年9月18日至11月18日,福建工美将携500余件福建工艺美术精品亮相中国工美珍宝馆。
福建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技艺精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众所周知,福州不仅是寿山石的原产地,也是寿山石雕创作群体的大本营,上千年的雕刻技艺在这里代代相传,沉淀了历史悠久的寿山石文化。福州还是全国著名的漆乡,漆器技艺在这里源远流长。本次精品展内容涵盖了福建的漆艺(脱胎漆器、漆画)、木雕,福州寿山石雕、德化陶瓷及福安银器等。其中福州寿山石雕、脱胎漆器、福安银器早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届参展作品共五大类500多件,集多位工艺美术大师之精华,极具收藏价值。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大美,福建工艺美术!欢迎各界人士莅临参观!
本次“2014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展”的亮点颇多:
一、寿山石雕天工巧夺,灵秀菁华。寿山石乃天地之精华,人间之瑰宝,自古以来就是皇家贵族宠爱之物,寿山石素有“国石”的美称,也是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此次参展的寿山石雕均来自福建的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以摆件、印章为主。展品题材内容丰富,其质之美,琢之精,令人叹为观止,向北京市民展现福建寿山石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林发述擅长人物、花鸟雕刻,他的古典人物创作古朴凝重,眉目传神,静中有动,备受推崇。他的寿山石雕作品《罗汉》(见图例)就是用饱满的轮廓、洗练的线条将罗汉的身影定格在寿山石中,在纯净旗降石的包裹下,仿佛也将那份笃定印刻在人们心中。他的作品中,小至线条刻画,大到空间布局,没有过分的经营修饰,因材施艺,随类赋形,表露的就是艺术家自身的精神写照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林发述的《罗汉》 旗降石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益晶自幼随舅父林炳生学习寿山石雕技艺,又得岳父林发述悉心指导。擅长寿山石人物、花鸟、动物雕刻。作品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技法娴熟,注重人物脸部神情变化。这件《子孙乐》(见图例)中的老汉嘴唇紧闭,面部肌肉松弛,须眉皓然,在儿孙们的环抱下透露着怡然神情。三人造型丰满敦厚,浑朴古拙,刻画一出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画面。衣褶转折合乎自然,线条厚重而有流动感,动态毕肖,那种柔中有刚、疏朗朴实的衣纹线条,给人以真挚、质朴、灵动之感。

陈益晶的《子孙乐》 黄枣冻石
二、福建木雕鬼斧神工、劲健浑厚。
福州木雕是福建省汉族雕刻艺术之一。源于唐宋时期的寺庙建筑和神像雕刻,题材丰富,表现广泛,刀法细腻,线条流畅。造型简练,神态逼真;古色古香、淡雅淳朴;适合用于建筑装饰、家居摆设、欣赏把玩。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意韵和朴实无华的文儒品味。福州木雕以龙眼木、黄扬木、荔枝木、樟木、红木、茶树木等为主要材料,雕刻成人物、动物、花鸟等工艺品。其中又以龙眼木为主要材料,所以,又称“龙眼木雕”。龙眼木主要产于闽南一带。质地略脆,纹理细密,色赭红。老龙眼木的树干,特别是根部,奇形怪状,为雕塑之良材。木雕艺人利用它的根部及其折痕疤节,因势度形,雕成各类人物、鸟兽形象,造型生动稳重,结构优美,既符合解剖原理,又动人、夸张。刀法或斧劈刀凿,或细腻刻画,圆浑娴熟。它能借木形纹理,以流畅的刀法、衣饰生动、具象精美、体态身姿变化丰富而著称。能化腐朽为神奇,把朽木雕刻成为一件绝世的作品。福建工艺美术大师的木雕作品,着重仿古,刀法细腻,注重神韵,风格淳朴,造型简练概括,稳重大方,具有劲健浑厚的艺术特色。为北京的观众展现了另类的木艺世界。
三、脱胎漆器、漆画妙彩光辉,美轮美奂。
(福建)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汉族传统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来,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德国柏林卫生展览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和在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以及菲律宾、比利时、巴拿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荣获特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曾被誉为“珍贵黑宝石”和“东方珍品”。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脱胎漆器的最大优点是:光亮美观、不怕水浸、不变形、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福州脱胎漆器最大特点是:轻。脱胎漆器所具有的这些优点、特点,是由其特殊的制作工艺、高超的髹漆技艺所决定的。作为脱胎技艺同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颇为不易,从选料、塑胎、髹饰至成品,每件成品都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工艺非常复杂,制作和阴干等十分费时,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数月,成品还需密闭在阴室里很久。
四、德化陶瓷清婉古朴、源远流长。
德化瓷器始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法和风格,进而取得了很大发展,在中国瓷艺中独树一帜。德化以烧制白釉瓷器闻名于世。此地所产的白瓷瓷质优良,洁白如玉,胎骨细密,透光度好,釉面晶莹光亮,具有透明感,享有“中国白”、“象牙白”、“奶油白”、“中国瓷器之上品”等美称。种类以瓶、罐、杯、盘等日用瓷器为主,兼有雕塑艺术的陈设瓷器,多用贴花、印花、堆花作装饰,畅销国外。德化陶瓷展示了中国几千年光辉灿烂的陶瓷文化,给收藏家和观众带来了婉丽多姿的艺术享受。德化陶瓷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历史上曾经书写过辉煌的篇章,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
五、福安银器千锤百炼、熠熠生辉。
在闽东这个典型的畲、汉混居地区,“珍华堂”畲族银器制作工艺深受当地群众的肯定与好评。畲族银器制作过程有30多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畲族银器制作主要包括“操、凿、起、解、披”5大技法和“平雕、浮雕、圆雕、镂空雕”4种工艺,蕴含元代雕刻风格,形式上表现为造型奇巧独特、纹饰雕工细腻精美。叶氏一脉的“珍华堂”银雕,在工艺上追求畲族文化纯朴、粗犷、神秘的色彩,并通过银料纯度和银坯厚度的控制,提升银料的延展性,从而提高银器的表现力,在银器表面光亮度处理和保洁方面,采用畲族独门秘方工艺,使得银器保持天然色泽,起到防氧化、防腐蚀的作用。畲族银蓝技艺从制胎、掐丝到烧焊、点蓝、烧蓝等各道工序精细复杂,充分体现出畲族银雕工艺的民族风格,颇受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
林仕元大师的作品《龙飞凤翔》(见图例)曾经荣获2013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金奖。整套酒具采用了浅浮雕、平錾、集花等中国传统宫廷工艺雕刻龙凤呈祥图案;酒壶:以凤为流、龙为柄,龙的雕刻采用了北方木雕的工艺手法,这在银雕技艺上也是一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