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美官方网站-雷速体育官网

服务专区

工艺百科
下载专区
 
工艺奇葩---内画艺术
发布日期 : 2014-07-30 信息来源 : 中工美

        内画,是我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
        相传嘉庆、道光年间,一个外地小吏到京城述职,寄宿在庙里,因鼻烟快吸完了,就用烟签刮烟壶中剩下的鼻烟。庙里的一个和尚看到烟签在壶的内壁留下很多刮痕,很有国画的线条感,就将其拓展成了内画壶技艺。
        不过,据专家考证,内画壶的发明者并非和尚,而是清嘉庆年间南方一位年轻画家。他将小钢珠、石英砂和少量水灌入壶内晃动,将内壁磨出细纹,使颜料易于附着,然后以带有弯钩的竹笔蘸上颜色,在内壁反向作画。这位画家就是甘桓文,现存甘桓最早的内画壶制于1816年,据传他在1860年辍笔。
        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内画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大,不久前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冀派内画的发源地——河北衡水,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之乡”。
        清光绪十六年,北京的内画鼻烟壶工艺传到了琉璃之乡----山东博山。画师毕荣九利用本地生产的高级琉璃水晶料做壶坯,开始制作琉璃内画鼻烟壶,成为博山内画艺术的创始人和我国内画史上的一代名师。
        1956年,老艺人薛京万、张文堂在博山美术琉璃厂招收艺徒,传授技艺,恢复了内画产品的生产。
        1958年,老艺人薛京万发明了内画毛笔,同时发明了不怕水的烤彩内画鼻烟壶。内画毛笔的发明,是内画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内画毛笔与原来的竹笔比较,有着极大的优越性,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宜书宜画,极大丰富了内画艺术的表现力,又提高了效率。在此基础上,山东内画艺术家们,从60年代开始创作了《水浒108将》、《清明上河图》、《红楼梦》、《洛阳兴殿图》、《百子图》、《百兽图》、《百美图》、《百鹤图》、《百蝶图》、《泰山雄姿》等一大批内画艺术珍品。
        这些作品多以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传统题材进行创作,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构图饱满、层次分明、刻画细微、工整蕴藉,人物生动传神,动物栩栩如生,工艺技法各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的内画艺术特色,被国内外收藏家、爱好者和国际烟壶协会誉为“山东鲁派”。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几代内画艺人的奋发努力,使山东画派欣欣向荣。他们各显其能,各具风格,造就出了像李克昌、王孝诚、王光明、曲克涛、刘辉、张广忠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多人,作品享誉海内外,成为收藏家手中的珍宝。近年来在国内外重大展览评比中多次荣获金、银奖,百花奖,优秀奖等,名副其实的成为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近几年来,在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方面,内画界也涌现出了许多新面孔。主流内画在不断发展,以其细腻、严谨、精微及通俗的表现形式为世人所熟知。而一些代表新作的理念正在形成,内画大师刘艺子在1994年举办的河北省内画艺术研习班上率先提出了新内画的概念,“新内画”的主旨是强调内画艺术化,旗帜鲜明反叛内画民间工匠传统,以现代人的艺术语言诠释新内画,潜心研艺,不断求变。以自由的创造精神打破内画抄袭摹仿和庸俗化的现状。

[ ]
网站地图